我以为,做出一道极难的难题的满足,和吃了一顿大餐的满足根本是指的两件事,且无法沟通,因世上只有十万分之一的人可能有过智力上满足的体验吧,只是词语把两种感觉变得有点像,满足本身就是无本质的。疲倦也如此。
—— 《石康》
说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专注力……我觉得这才是锻炼身体最宝贵的价值之一。专注力的提升,可以让你花费更少的时间,完成质量更高的事情。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想做的事情或者继续锻炼身体。唉,以前怎么不知道呢?总是被垃圾教育灌输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现在四肢不发达,头脑依旧简单……
—— 《石康》
我们的时尚被焦虑、自恋与偶像崇拜所充斥,它过分追求爆发性的成功,令人浅尝辄止,浮燥摇摆,从而放弃长期艰苦的努力,太多的泡沫令人追逐,即使成功,也无法让泡沫持续,长期看,此文化上的弊端必将在未来酿成苦果。
—— 《石康》
一个社会的中心如果是黑洞,那么它聚拢的力量根本不可能与其产生交流,更不可能和谐相处,黑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它与人性本身的恐惧与贪婪是那么贴近,不幸的是,无论黑洞本身拥有多大能量,它因只进不出,压力过高,早晚会使整个系统向内部坍塌
—— 《石康》
在我眼里,幸福只是一种事后回忆,是一种情绪的总结。以我的经验,人在幸福中是很难察觉到幸福的。生活的节奏便是人们内心节奏,无论快慢都是人内心的诉求。
—— 《石康》
你是我余缎子一自得抖动的阳光,你是我的清凉泉妈他好,你是我还我法捕捉的影子,你是花的碎片,你是云的碎片,你是去的空的碎片,你是旷野地可山么觉消散的烟雾,你是最美丽的白色泡沫,你真变声我狂喜,同时,也真变声我悲恸欲绝。
—— 《石康》
六千词汇以后,最大的新鲜事儿是可用英文词典了,当然,我仍会不时地翻翻中文词典,但即使我这水平,已经为其不准确与简陋而不好意思了――英文入门的标志就是开始使用英文词典,我现在差不多每天在英文字典上就要花去两小时,它包括一些纵深查询,比如wikipedia――它与google一样,都是伟大的工作。
—— 《石康》
尽管隐约知道是胡来,但我仍试图用中国生活经验来比喻美国的,如今真是没法进行了,比如普通中国人可能会知道十个左右美国著名总统,但美国人却在谈他们的十个著名大法官,在我不了解的美国时候,文盲劲儿一上来就能与别人聊聊美国,现在我知道,随便一个普通美国知识分子懂得的东西我学到死也学不完。
—— 《石康》
当笨蛋的体验有点意思:笨蛋总是很烦,无法理解稍稍复杂的问题,记不住东西,低效,笨蛋当然无法持续的想问题,所以你最好不要对笨蛋谈任何一种有体系的知识,比如笨蛋可以零星地理解上帝佛陀,但让他学一门微观经济学却完全是妄想,我总算明白了,信念对于笨蛋才是最重要的,相当于硬记几条生活原则。
—— 《石康》
阳光从云层中透出,最里面的一层被阳光点亮,闪着金光,蓝天的颜色极柔,像是透过佳能50定焦头看到的。到处是教堂,没有高大的教学楼,学院全是一座座石头院落组成。河面像湖面一样静,没有水波,男帅哥极多,以超模的标准,看到十多个:干净、运动还人文。拿北大清华比,太不好意思了,小乱村儿而已。
—— 《石康》
学英语又出现了一点点进展,在使用了英语字典三个月后,我发现,有时,(当然只是有时)当遇到一个英语单词时,我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理解是英文的。目前每天仍是五小时英语,词汇量六千,开始被英语中的习语与词组搞得晕头转向,猜中率极低,这说明建立英语语感是很困难的――英语中的方言是很多的。
—— 《石康》
学习过程令人最讨厌的是,它本质上是一个被不断质疑的过程,你认为你懂了,你对别人说你懂了,但考试成绩表明你没懂,这种长期的长达十几年的被质疑,真是令很多人无法忍受――真相是,人群中只有极少数人具有学习能力,是利益迫使大家去做根本无法达到的事情,当然很多人都做不好,最终只好蒙混与欺骗
—— 《石康》
美国人的远见表现在对于孩子的态度上,最好的都给孩子,华尔街人士可当恶棍赢钱,但他们却让孩子选择自己的生活。美国长青藤私立学校靠捐款生存,好钱坏钱一律给孩子。中国人好像很爱孩子,其实只是强烈的支配欲,把学校建得令人羞愤,学生宿舍犹如恶梦,脏乱差堪比贫民窟,地震先倒,真是恶心加混蛋!
—— 《石康》
在我看,那种中国人的苦里最多的成分是目标单一及不合理,它的背后是生活方式不合理,比如学外语,若是不想出国进外企,为何要去学?若是大学毕业后无事做,为何要去上大学?中国的高考是十几个人陪一个人考,很容易测定自己是不是能考上名校,考试不是赌博,成绩不好或知道不行,为何要浪费时间去陪?
—— 《石康》
很多人不喜欢数学并不是因为笨,是因为喜欢自我欺骗,问你一道政治或生物题,谁都能胡扯几句,数学你没看过的话,真是一句也扯不出来,只是因为数学的针对性太强了,一针只扎一个眼,扎得还很深。当他们没法自我欺骗的时候,就会躲开它,其实多看几遍谁都能会。数学令小骗子们最讨厌的是,它没法蒙。
—— 《石康》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任何对于其它社会来讲完全无法理解的灾难,在中国都恨不能发生了N遍,但中国人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遇到,应对方式基本没啥变化,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中国人对天灾疾病人祸暴政等等都无所谓,事到临头,其实说说那句老话儿就够了:早干什么去了?这难道不是必然如此的吗?
—— 《石康》
然而人们多处在中间情况,穷人只要努力,十年内谁都可变富,但中国人似乎对时间没啥感觉,中国人喜欢把五十年当一年过,个别人又把一年当五十年过,于是多数中国人一生没啥变化,有几个中国人居然在工作中猝死――凡是中国人提倡的,都是反人性的事,比如什么当中国官不贪之类,这是吹牛吹惯了的结果。
—— 《石康》
我相信,人会为他真想的超越环境――艰难本身就是一个试金石,越难越见真心。在我的经验里,再也没有比击败一个中国人更容易的事情了,因中国人普遍地对自己撒谎,一个中国人说他想什么,你最好就是那么一听,极少人为他们所想真的付出努力,不懂克制,一般都是随大流,凑个数,他们努力根本没质量。
—— 《石康》
推荐一本书,内容从介绍上看比较平实,易懂,霍金与Leonard Mlodinow合著的《大设计》,在Amazon上看了英文介绍,居然大至上读懂了,于是定为我要读的第三本英文书。
—— 《石康》
小结:学英语一个月了,平均每天两小时,两页书,现在每页新单词约十五个,共拿下四五百左右词汇,与以前会的相加,目前的词汇量一千――总算开头了。下个月的目标仍是四五百单词,每天两小时,滚动起来希望使词汇量达到一千五。不加听力,会话,美剧,只是《乔布斯传》及词汇。
—— 《石康》
学习如何使用大脑,是学习一切东西的基础――拥有技能可以解决很多以前看来无解的问题――什么都不会的人,或者只会极少技能的人,其相处之道只能是互相折磨。什么都不会的人,无论拥有什么品质也改变不了一个基本事实:这人没用。
—— 《石康》
五六千词汇量的英语,加上查字典的时间,看一集美剧两个多小时,读任何说明书都没问题,(复杂的如汽车与帆船的使用说明也没问题)。可以很快地读菜谱,但读医学类的东西不行,如药的说明。读新闻问题不大,只是慢得离谱儿,如果斗胆读英国小说,那么只是用来生气的。替助字幕可以很艰难地听公开课了。
—— 《石康》
我痛恨中国式谎言,在一个无法讲实话的社会里生活真是可恶。年轻时我对姑娘说“我想跟你上床”便被指责,我被要求说“我爱你”,但后者是谎言,我不能说,我宁可当流氓也坚持不说谎,同时,我也对那些因谎言而成功的恋情不敢苟同,我坚持认为,建立在谎言上的一切都是令人痛苦的,谎言永远不会成功。
—— 《石康》
我目前学的英语就是每天我写在微博上的,差不多每天要花去一小时,只能看一页,但我有信心越看越快,我的经验,英语第一个月是最难的,前三千个单词是最难的,第二个月会好一点,出现一些自信,第三个月会有惊喜出现,我学的最好的一次,就是在第三个月惊喜出现后,骄傲自满,庆祝了几天,接着就停了。
—— 《石康》
很多人认为有点头脑的人不是老百姓,不幸的是,他们就是老百姓,任何一个老百姓,只要愿意多花点力气努力,都有机会成为有头脑的人,事实是,老百姓只愿意成为老百姓,对别的事情没兴趣,老百姓的特点就是不愿意花力气了解别人,只希望别人去了解他,但他从未想过他有什么东西可引发别人了解的兴趣。
—— 《石康》
在古老的知识里,人是很容易沉睡的,就像我,翻动着一页页地故纸,迷失在里面,那是因为我被疲倦与脆弱击中了,我被短暂地冲昏了头脑,我曾长久的在深夜里叹息,把必死的人生想象得灰暗而消沉。在我眼里,有那么多不合理地事情存在着,愤世嫉俗似乎是最令我舒适的方式。有一天,我对自己感到奇怪,为什么还要在这个看着如此不顺眼的世界里赖着活下去?我相信,若是完全地没有希望,我是有一死的勇气的,但我却一直活着,我在等什么?
—— 《石康》
今天你放弃的东西,十年以后,多半要花三倍努力才能得到,重要的事情差不多总是越往后拖就越费力这就是我一学英语就烦我自己的原因,这也是我一跑步就窝火的原因我以前迷过那么多东西,怎么就没轮上英语和跑步呢?少玩几年围棋和电游会死呀,想想RPG游戏我就冒火,白痴!
—— 《石康》
中国父母妄图自己保持原样,而使孩子进化成功,这一打算不仅不现实,倘若真的实现,你也不过是为自己培养一个敌人罢了,当某日,你的孩子反过身头来教育你的时候,你不禁会感到压力顿生――那时,你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自欺与躲藏,你就是一骗子,一个无能颓废之辈,一块垃圾。做为父母,这尤为可耻。
—— 《石康》
什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正是人们看轻自己的胡扯。在我看来,总体上,每个人的能力是差不多一样大的,只是看你使到了什么地方。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一个人根本不应对另一人负任何责任,首先你要相信自己,你能为自己负责,同时,你应相信别人,他也定能对自己负责,但没有任何人应为你负责。
—— 《石康》
生活对我来讲,不是“去守住”,那是注定要把有意思的事变得没意思,而是“去发现”,你不能停下脚步,你要向前走,就是失败了也不后悔,这不仅是勇气,还是一种对于人生的信心。反正据佛陀所言,事物都是空性的,事物的本质就是无本质,也就是说,其实事物间并无真正的不同,不同的只是我们的偏见罢了,那么,当我们无法同意那“正见”之时,就去看一看那些偏见吧,瞧瞧它们到底是什么。只要它们是诚挚的、真实的,就值得一看,我以为,这是生命的用途之一。
—— 《石康》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公众号二维码

句子秀公众号

扫码关注,每日分享精选句子

  • ✓ 每日精选句子推送
  • ✓ 独家原创内容
  • ✓ 免费获取更多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