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做这一工作时,只要有可能,我打算宽厚地对待年轻时的自我,允许他讲话,甚至让他自由地道出他的思想。但是,对于错误的东西或多余的话,甚至遗漏掉的最精彩的部分,无论在什么地方出现,我都不得不打断他的思路。这种情况会时有发生;也正因为确实经常发生,以致读者也许会认为这是在听一个老年人大声朗诵一个青年人的作品,而他经常要放下书本打岔,谈论对本题的看法。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在我们理性的普遍运用中,承认它们为真之前,我们不能把从四个思维规律中得来的判断归结到作为它们前提的最终根据上;因为大多数人甚至不了解这些抽象规律的存在。以这些抽象规律为前提的此类判断对于它们的依赖性并不会由此而减少,正如以第二个判断为前提的第一个判断对于前者的依赖性一样,并不会因为并非任何人必须懂得“地心引力”原理才能说“抽掉某物的支撑物,该物就会掉下来”这一事实而减少。因此,我对于逻辑学的下述观点不敢表示苟同,即迄今为止认为内在真理只有以思维的四个规律为基础的判断才具有,也就是说,这些判断的正确性是被证实的,这些内在的逻辑真理应该与外在的逻辑真理,即与属于以另一判断为其根据的所有判断的逻辑真理区别开来。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在寻找一个根据作为一个结论的依据和追问一个真实事件产生的原因之间,古人尚不能正确地加以区分。至于后来的经院哲学家们,因果律在他们看来是无可怀疑的公理,苏阿茨就说:“我们并不研究原因是否存在,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确实自在自为的。”①同时,他们忠实地坚持前面引述过的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法。但是,至少就我所知,他们同样没能对我们这里所谈的这种区分的必然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在其《后分析篇》Ⅱ.11中,他以一种较令人满意的方式论述了4类原因:“有四种原因:首先,物自身的本质;其次,存在物所必定具有的条件;第三,物质运动的第一推动力;最后,物质的目的或目标。”这就是被经院哲学家普遍采纳的把原因划分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4种的根源,我们从《苏阿茨形而上学争论录》中可以看到这种划分――经院哲学的真实概要。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其真理通过思维的四个著名规律而变得清楚明白的判断,须同样被看作为以其他的判断为基础;因为这四个著名判断本身就是判断,从中即可得到他判断的真理。例如:“三角形乃是被三条边围绕起来的空间”,这个判断就是以同一律为其最终根据,就是说,这一思想通过这一规律而表达。“没有广延就没有物体”,这一判断以矛盾律为其最终根据。还有“任何一个判断不能同真或同假”,这一判断以排中律为其最终根据。最后,“没有人会在不知其原因的情况下承认某东西为真”,这个判断以认识的充足根据律为其最终根据。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亚里士多德在其《后分析篇》i.2中,一定程度地论述了充足根据律,他是这样说的:“我们认为我们完全理解了一个事物,只有在我们认为知道了该事物赖以生存的原因的时候,而且,只有这一原因才使该事物存在,否则就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其《形而上学》中,他已经把原因或者说把原则划分为不同的类,他认为有8类。但是,这种划分既不深刻又不准确。不过,下面的话很有道理:“一切原则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是事物或由其存在,或由其生成,或由其被认识的初始之物。”在接下来的一章里,他把原因区分为几类,显得肤浅混乱。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现在,那些自诩为视真理为唯一追求的人,实际上却在忙于研究有势力的权贵们的意图,而且“上帝是可以用任何一种材料来塑造的”甚至也被扩大到最伟大的哲学家中,而像黑格尔这样一个愚蠢的骗子竟也心安理得地被称作大哲学家,我们难道还不明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吗?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书个偶尔发泄不满,公正的读者是能够谅解的。我们确实看到德国哲学在忍受屈辱,成为别国的笑柄,被真正的科学驱出门外,就像妓女一样,为了肮脏的交易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出卖自己;当今这一代学者的头脑被黑格尔的胡言乱语搞乱了:思维无力,粗俗又混乱,成了低劣的唯物论的战利品,这种唯物论则是从蛋壳里爬出来的蛇怪,一瞪眼或一吐气即能致人于死地。还是不谈这些,言归正传吧。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由于充足根据律堪称为整个科学的基础,所以,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通过科学我们才能理解一个概念系统,即一个互相联系的概念整体,而非缺乏联系、完全分离的概念集合。但是,把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的如果不是充足根据律,又是何物呢?每门科学之所以不同于一个纯粹的集合,就在于科学的概念是从它们的根据出发一个跟一个地衍生出来的。这一点柏拉图早就观察到:“即使观点正确也只有等有人通过一个原因加以证明,使它们联系起来时,才有价值”。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这篇关于基础哲学的学位,最早出版于1813年,当时它使我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来成了我整个体系的基础。因此,这本书不该脱销,只是对于这一情况,4年来我一无所知。 另一方面,再次把这样一本幼稚的作品付诸于世,保留着它所有的缺点和瑕疵,似乎又是不合理的。因为我知道,完全修订在时间上是不可能的;而且,这段时间一过,我真正产生影响的时期就要到来,我相信这种影响会持续很久,因为我对塞涅卡的断言十分信赖:“即使嫉妒曾使你同时代的人都保持沉默,也总会有人出来公正地作出中肯的判断的。”①因此,我已尽我所能,完善我青年时代的这部著作,而且,就人生的短暂和飘忽而言,能够在60岁时修改我26岁时的作品,已足以使我感到荣幸。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瓦文纳格斯侯爵①说:“清晰是哲学的有效保证。”与此相反,冒牌哲学家所使用的语言,事实上不是像塔列朗②那样用来遮盖自己的思想,而是用来掩饰思想的匮乏、这种人总是把读者不理解他们体系的责任推给读者,其实,真正的原因应归咎于他们本身混乱的思维。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某些作者――例如谢林――的调子经常由教导转为责备,甚至读者会因为作者事先把他们设想为缺乏理解力而遭非难。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所谓实体不过是物质的另一个名称,离开了物质,实体的概念就是不现实的。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实体是不灭的”,这意思是说,实体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失的……我们据以事先先验地假定这一点的确定性产生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的知性绝对不具备以想象物质的开端与结束的形式。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构成真理根据的理由分为四类。一、逻辑真理:三段论。二、经验真理:桌子上有一个苹果三、先验真理:两条直线不能围成一个空间四、超逻辑真理: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实体永恒。飞享享·老庵水库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一个哲学家之哲学,若可称为哲学,则必须有实质的系统
—— 《三松堂全集》
“在西方哲学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理学的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 《三松堂全集》
自然界的风花雪月,人生的悲欢离合,从宋玉的悲秋之赋到绿肥红瘦的喟叹,从游子的枯藤老树昏鸦到弱女子的耿耿秋打凄凉,忧郁如同一只老狗,忠实而疲倦地追着人们的脚后跟,挥之不去。 ——毕淑敏《切开忧郁的洋葱》
—— 《切开忧郁的洋葱》
没有任何的理由能粉碎真正的伴侣,只有心灵的离散才是所以症结的所在。理由在这里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接受现实。
—— 《切开忧郁的洋葱》
不要嘲笑忧郁,忧郁是一种面对失落的正常。不要否认我们的忧郁,忧郁会使我们成长。不要长久地被忧郁围困,忧郁会使我们萎缩。不要被忧郁吓倒,摆脱了忧郁的我们,会更加柔韧刚强。
—— 《切开忧郁的洋葱》
一旦反物质与物质相接触,在电光火石之间就会相互湮灭,并且释放出禁锢了数亿年的所有能量。因此,反物质被认为是新世纪的一项前沿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完美的能源。当然,它这种可以消灭物质于无形的潜力,更使得它可以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杀伤力的终极武器。
—— 《反物质》
如果在宇宙的某个角落存在着反物质,那么你可能会想,某天它会不会撞上地球。如果在地球的40亿年历史中,曾经有反物质撞上过,那么所有的迹象都应该已经消失了。陨石落下会有陨石坑,其中还能找到一些外星物质;但是反物质不行,它会在一瞬间消失掉。反物质来袭的唯一证据只能是其发生的巨大爆炸,但最近的几百万年以来似乎没有发现这种证据。然而,仅仅在一百多年前的1908年6月,发生了一件人类至今无法完全解释的事情,其被反物质爱好者们称为是外星反物质碰撞地球的最近的例子。
—— 《反物质》
万世之初,空无一物,“虚空的表面只有黑暗”。突然间发生了能量爆炸:“让这里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虽然我不知道能量从何而来。 我只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能量凝聚成物质以及它的神秘反面――反物质,达到一种完美的均衡。我们见惯了普通的物质,它们构成空气、岩石以及各种生物。但我们却不那么了解物质的忠实反面,它同物质在所有方面都完全一致,只是其中原子内部深处的一切都是相反的。这就是反物质――物质的对立面。
—— 《反物质》
小孩眺望远方,成人怀念的故乡。时间在默默馈赠,也在偷偷收回。
—— 《将来的你,不要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
我们可以找出一千个得过且过的理由,同样能找出一千零一个反驳的理由。一个,只要一个必须成全自己的理由,就足以抵过千军万马,攻城略地。
—— 《将来的你,不要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
小孩眺望远方,成人怀念故乡。
—— 《将来的你,不要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
冬来时,冰封至,世界寒冷得没有可容我之处。春暖了,花开了,我那颗解冻的心想融化这个世界。
—— 《人间行走:向着通透与自由》
生活要有所期待,否则就如同罩在玻璃瓶子里的苍蝇,每天只忙碌地嗡嗡地飞来飞去,却不清楚这一切的意义何在。
—— 《人间行走:向着通透与自由》
快速生活的节奏,让我们忘记了为何而赶路,也不记得转头去看看身边世界的模样。我们常常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我们的现在,就是印度人想去的未来。但是我们匆忙赶路的尽头,没准儿会有一群印度人双手合十,跟我们说:我们等你们很久了。
—— 《人间行走:向着通透与自由》
凡是辛苦,皆源自你的强求。凡是敏感,皆源自你的懦弱。凡是受骗,皆源自你的贪欲。凡是难堪,皆源自你的过线。凡是抱怨,皆源自你的依赖。凡是愤怒,皆源自你的无能。
—— 《人间行走:向着通透与自由》
如果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没什么。但是你喜欢看书,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吗”,这就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三观不合。又如你喜欢去西餐厅吃牛排,他喜欢在大排档撸串,这不叫三观不合。但是他说那牛排又贵又不好吃,你应该跟印度人一样保护牛,这就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三观不合了。
—— 《人间行走:向着通透与自由》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公众号二维码

句子秀公众号

扫码关注,每日分享精选句子

  • ✓ 每日精选句子推送
  • ✓ 独家原创内容
  • ✓ 免费获取更多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