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秀 一句话的力量!
📜
名言
🎬
台词
📚
书籍
❤️
情感
🔥
励志
🌱
治愈系
😏
毒鸡汤
当前位置:
句子秀
>
专辑
>
《新周期》
搜索
热门搜索
遗憾
励志
心碎
搞笑
《新周期》
共收录 161 条句子
书名: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n作者:任泽平;甘 源
坦诚告诉大家,在我的观念里,宏观研究我不倾向于抓一两个月的波动,我们对宏观的看法都是战略性的看法2010年判断“增速换挡”2014年判断“新5%比旧8%好”2015年提出“经济L型”判断2016—2018年中国经济波动触底2017年初提出“新周期”
❤
0
↗
分享
新周期是什么呢?什么周期,新在哪里?新周期是产能周期,新在产能出清。
❤
0
↗
分享
经济是由各种周期叠加嵌套而成的,有短期的库存周期,中期的产能周期,还有更长的房地产周期、创新周期。有两个周期与我们的投资最为相关,一个是库存周期,另一个就是产能周期。库存周期决定了短期的波动,产能周期则决定了中期的趋势。
❤
0
↗
分享
库存周期决定了短期的波动,产能周期则决定了中期的趋势。投资在经济结构当中的占比高,波动性大,所以它在中期主导了经济的波动。我们做大类资产配置,投资时钟是一个基础方法,核心是对周期阶段的预判,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不同的大类资产表现是不一样的。
❤
0
↗
分享
从实证的角度我们发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全球经济周期关联性增强。最近,美国、德国、日本启动了一轮设备投资周期,资本开支在加大,因为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大,所以这会带动中国的出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出口在复苏。
❤
0
↗
分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四轮产能周期:Ⅰ 1980—1991年Ⅱ 1992—2000年Ⅲ 2001—2008年Ⅴ 2009—2016年显而易见,每7~11年就会出现一轮产能周期,2017年处于第五轮产能周期的底部和起点。
❤
0
↗
分享
第三轮产能周期上升期始于2001年前后,2001年中国加入WTO,放开了外需。1998年,商品房改革放开了内需,启动中国产能投资,在2003—2007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在2007年中期见顶后开始进入下滑期。
❤
0
↗
分享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本应进行过剩产能出清,但是2009年“四万亿元刺激”进一步扩张了新产能,产能过剩进一步堆积,产能出清被推迟了。2004—2007年的建成产能叠加2009年的新建产能,一直到2011年才接近产能投放尾声,在2012年前后开始步入漫长的产能出清。
❤
0
↗
分享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去产能是五大任务之首。习近平总书记讲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表达了供给侧改革的决心。
❤
0
↗
分享
除了国内市场出清,其实全球的周期品价格也经历了一波非常惨烈的调整。所以产能周期的大底终于在2015年触到了,在绝望中重生,在争议中上涨。2016年以来,周期品价格出现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这是库存周期和产能周期叠加的结果。以上是宏观的角度。
❤
0
↗
分享
看分行业的中微观角度。2012—2017年,上游黑色、有色行业的产能投资持续去化,甚至部分年份出现了-20%多的增长,这意味着这些行业不仅没有新的产能,很多企业和产能还退出了。
❤
0
↗
分享
化工、造纸、有色、建材、钢铁、煤炭这些行业走到今天,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它们已经产能过剩,而我从中观、微观的角度发现,其实这些行业中有很多已经出清得非常充分了,甚至已进入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并开始供不应求了。微观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还盯着GDP、M2等数据看是没有意义的。
❤
0
↗
分享
微观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时候还盯着GDP、M2等数据看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宏观指标已无法反映经济结构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很多宏观研究员还在闭门造车,这就是2017年很多宏观研究员犯了方向性错误的根本原因。
❤
0
↗
分享
产能出清进入尾声,行业集中度提升,开始进入剩者为王、赢者通吃、强者恒强的时代。化工、造纸、玻璃、水泥、有色、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受益,头部效应非常明显。
❤
0
↗
分享
以前大家买股票,买完老大买老二,2017年发现老大最好,头部效应十分明显而且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规模效应、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节省成本、设备更新、研发投入、提高环保标准等建立了壁垒和“护城河”越来越多的行业从“数星星”进入了“数月亮”的时代
❤
0
↗
分享
不仅传统行业开始进入强者恒强的时代,金融、新兴行业也开始强者恒强。金融监管导致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行业集中度提升,而且以前银行的风险敞口大部分来自传统行业,现在传统行业企业的利润的改善大幅降低了银行不良率。监管加强、打击炒壳、并购重组等导致新兴行业集中度提升。
❤
0
↗
分享
环保成本的提高以后是新常态,不要怀疑政策执行力,尤其在新政治周期下。
❤
0
↗
分享
经济周期和结构转型是两回事,并不意味着每一次周期轮回都会使经济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期是从复苏、繁荣、衰退到萧条自身的循环在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的过程中,也相应提升行业平均效率和规模经济,促进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设备更新,有转型升级的内涵。
❤
0
↗
分享
产能出清新周期仅是就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而言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改革仍任重道远如通过减税和打破“玻璃门”放活新兴产业通过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财政整顿建立健全财经纪律,在金融稳杠杆的过程中完善金融监管为了平滑改革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阵痛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0
↗
分享
新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只有认清经济形势,政策才能被正确实施,才能避免误判引发经济大起大落。
❤
0
↗
分享
市场自发出清证明了市场机制的伟大,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未来更多地要依靠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式推动供给侧改革,同时在去产能过程中要公平对待国企和民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0
↗
分享
房地产周期: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
0
↗
分享
房价问题很重要,它决定了每个人的大类资产配置。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可以实战!我们要判断哪个地方房价会涨,哪个地方房价会跌,以及什么时候会涨,什么时候会跌。什么决定房价?我把它总结为一句话:“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
0
↗
分享
我们判断一个地方未来房价是涨还是跌第一,要判断未来这个地方人口是流入的还是流出的人口流入的地方,未来房价长期来说怎么走? 涨人口流出的呢?肯定涨不动这就是过去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大涨、东北的房价不涨的原因
❤
0
↗
分享
中期看土地,如果这个地方人口是流入的,政府还不供地,这个地方房价会怎么走?大涨短期看金融,如果一个地方人口是流入的,政府还不怎么供地,最近货币又开始刺激了,这个地方房价会怎么走?暴涨非常简单,就坚持这个逻辑
❤
0
↗
分享
有人说未来人口往大城市流动,有人说往小城市流动……中国过去十多年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一直没变:“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这也是城市化的思路
❤
0
↗
分享
不管是什么样的经济体,人不断往大都市圈流入是最基本的规律和趋势。为什么?因为大都市更节约土地,更节约资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能为青年人带来梦想,这是几百年来城市文明的胜利,这是一种文明。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是逆城镇化的,是不符合规律的。
❤
0
↗
分享
A 什么地方房价会涨人口流入高、库存低、政府不供地的地方B 什么地方房价涨不动?人口都流出了,而政府还在拼命供地的地方
❤
0
↗
分享
有人曾问我,当我在2015年预测一线房价翻一倍之后,为什么北京、上海的房价仅一年就翻了一倍?图1.30回答了这个问题———货币的超发
❤
0
↗
分享
黑色实线是广义货币供应增速。自2014年以来,货币供应是向上的,GDP增速是向下的。货币超发引发了广义资产价格轮番上涨。拉长来看,不是仅过去这一两年货币超发,而是过去这几十年货币一直在超发,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20%,没有什么东西能跑赢这台印钞机。
❤
0
↗
分享
<
1
2
3
4
5
>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
句子秀公众号
扫码关注,每日分享精选句子
✓ 每日精选句子推送
✓ 独家原创内容
✓ 免费获取更多句集
XML网站地图